首页

艾彩

时间:2025-05-29 08:04:09 作者: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候保险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几何? 浏览量:62174

  澎湃新闻记者 胡志挺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且强度不断增加,还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和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气候保险正从传统财产险的补充角色演变为独立增长极。其通过创新风险转移机制和嵌入低碳转型逻辑等,既为财产险市场开辟新增长空间,也推动行业服务模式重构。”近日,太保产险副总经理李超在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期间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谈到,气候保险专注于极端天气事件(台风、洪涝等)的专项保障,填补了传统财产险在气候风险精细化管理中的空白。

  简单来说,气候保险是一种基于气候条件变化而提供风险保障的保险形式。以天气指数保险为例,这类保险把一个或多个气象条件,如气温、降水、风速等对农作物或其他承保对象造成的损害程度进行指数化处理,每个指数都对应着相应的产量和损益情况,保险条款以这些指数为基础。

  慕尼黑再保险于今年1月发布的2024年自然灾害损失记录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造成的总体损失约为3200亿美元,同比增长19.4%,其中保险损失约为1400亿美元,同比增长32.1%,且2024年的总体损失与保险损失经通胀调整后远高于过去10年及过去30年的平均水平。就保险损失而言,93%的总体损失与97%的保险损失与天气灾害相关。

  虽然天气灾害给保险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但这也恰恰说明保险业在助力气候风险应对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

  据李超介绍,2024年,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011.1亿元,且以气象灾害为主,推动了农业、新能源、基建等行业对气候风险管理的刚性需求。政策层面,我国通过绿色金融、巨灾保险试点等政策支持行业发展,农业保险的中央财政补贴高达547亿元,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发展气候保险”。

  李超向澎湃新闻表示,与传统财产险相比,传统财产险侧重静态资产风险,气候保险则更关注动态气候风险。同时气候保险将推动使用卫星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巨灾模型等技术,推动行业整体风险管理能力提升。

  谈及当前气候保险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李超指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数据与技术瓶颈‌,气象观测覆盖率和跨部门数据共享不足,导致风险评估精度低,动态建模能力弱;二是‌产品供需失衡‌,传统气候保险服务效率低、赔付慢,中小微企业和居民的定制化产品供给不足,参保率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三是‌风险分散机制不够完善‌,再保险市场发育不足,财政依赖度过高,巨灾风险证券化等金融工具应用滞后。此外,政策执行存在补贴机制粗放、强制参保立法推进缓慢等问题,制约行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化转型。

  不过,在他看来,气候保险未来发展也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卫星遥感、物联网和AI建模等科技实现风险监测的精细化,支持更精准的产品定价和风险预警;二是‌产品结构升级,碳汇保险、绿色项目中断保险、新能源发电量损失保险等创新产品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气候指数型保险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三是‌风险分散机制创新‌‌,巨灾债券、气候衍生品等金融工具将加速普及,支撑气候保险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乌镇“网事”】习言道|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

一是增加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护士的数量,以便与另外10000名在前三年完成一年培训计划的护理助理一起工作;二是将提供更好的工作福利以留住公共医疗系统中经验丰富的护士;三是375名退休护士教学人员将返回护士培训机构工作。

道中华丨两分钟看懂界碑

当天,翠屏区法院干警与翠屏区市政园林管理中心、流杯池公园工作人员实地调查流杯池保护现状,共同排查梳理当前存在的问题,探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路径及方法。此外,还召开“守护文化遗产 建设美丽翠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商定建立对口联系、信息共享、专业互助、法治宣传等8项协作机制,共同保护、传承“曲水流觞”等历史文化遗产。

新华社权威快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兴当日在致辞中表示,作为“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的发起者和主办方,北京师范大学特别成立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跨学科的新型教学科研机构——中华文化研究院|京师书院,将为“看中国”等文化传播项目的高质量建设提供多学科支撑、组织协调、条件保障等方面的全新赋能。热诚欢迎世界各地的青年朋友们来到北师大,从北师大出发去体验中国、观察中国、感受中国以及品味中国,做中外文化交流的青年使者。

外媒:目击者称黎巴嫩南部至少遭受两次空袭

青春版《牡丹亭》走过20年返台演出 白先勇:昆曲是试金石

蔡伟也表示,今年,秘鲁、巴西将先后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全球治理即将进入“拉美时刻”,世界将“聚焦拉美”。中方坚定支持秘鲁和巴西办会,希望有关会议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中方将继续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包括拉美和加勒比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深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巩固经贸、农业等传统领域合作,开拓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清洁能源、公共卫生等新兴产业合作,扩大学校、智库、媒体、地方、民间交流,促进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合作,共同推进中拉命运共同体这艘大船行稳致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